前不久,一个朋友告诉我,我的业务专长做是内容,要好好的做内容才行。
他的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,开一家公司,没有核心技术,光靠内容该走多远呢?
直到看完了粥左罗的《学会写作》后,我打消了以前的疑虑,因为现在时代不一样了,也可以用打造产品的思维去打造内容,因为最终的目的是,用户喜欢你的内容后才可以产生购买与交易。
因为目前大多数个人或者企业,做内容的时候,总不会思考那么多,而是想到哪,就随便写一篇文章或发布一条视频,然后就结束了,然后还没搞清为什么没人喜欢看内容。
讲产品思维做内容之前,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什么叫产品思维?
什么是产品思维?
产品,也就是一个企业的立足之本,传统行业中,企业需要花费巨大成本,去加工生产一个实物产品来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,比如我们常见的家电、数码产品、家具、汽车等等,这些都是产品。
而在互联网时代,一个app、一个网站甚至一个小程序也可以算产品。它都会有一定的技术壁垒,甚至也需要投入一定人力和资金去实现它。
而做内容的优势在于我们在生产内容的时候,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资金和人力,仅仅需要去分析用户需求,生产相应的内容即可。
虽然说做内容成本要远低于其他产品生产成本,但两者都有共同点,那就是以产品的思维去进行,那么获得的收益会远远超出预期的。
产品思维,永远都是核心。当一个产品经理对产品进行规划时,他需要了解用户的关心的是哪些,看中的是哪方面,然后相应的进行产品的设计以及生产,比如手机产品的设计,不仅需要跟进时代需求,还相应的要去关心用户到底关心哪些,比如vivo手机,它重点突出拍照功能,而苹果手机突出的是性能、ios系统丝滑流畅以及拍摄能力。
作为互联网的产品经理,更需要关注的是用户对互联网产品的设计,比如APP设计是否流畅以及让用户使用起来更为便捷。
在内容领域,作为内容生产者,应该更注重的是用户关心哪些方面话题,以及从哪个角度去写内容,让读者为内容去“付费”。
在调研过很多内容案例的时候,我们深刻的发现,一个优质的内容,不仅有话题性,内容方面也是比较让人记忆深刻,这些不仅在文章中体现,视频方面也是如此,比如抖音上面的爆款视频,都是围绕着新、奇、特等特征。
换句话说,想做好内容,不仅需要内容生产者分析用户的需求,然后根据这些需求去做相应的内容规划,然后再根据规划去撰写相应的内容。那么具体如何去执行呢?
分析用户需求
如何去分析用户需求?用户需求,分为首要需求和次要需求,当人类进化到这个时代,简单的吃喝已经无法满足基本需求,而更高的是娱乐、精神方面的需求,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马斯诺五大层次需求。
需求分别为:生理(食物和衣服),安全(工作保障),社交需要(友谊),尊重和自我实现。*
比如一个用户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技能,那就属于自我实现的需求。
假设,我们看到热点新闻,那么这些用户需求有哪些呢?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需求出发点不一样,可能一些人只想看新闻,一些人想知道这些热点背后发生的原委,也有一些人更关注事件背后的引发的道德、社会问题。
需求不同,需要生产的内容不同,但我们一定要把握一个重要信息:我们的受众人群是谁?他们关心什么?
他们关心什么?
那么需求有了,他们到底关心什么呢?比如,你的业务是心理咨询,现在有一个热点新闻,那么你该如何去设计你的内容?现在给出一下几个案例:
描述热点新闻发生的起因、经过、结果。
描述热点新闻发生因果,分析这些因果产生的因素——心理因素。
很显然,当我们以热点新闻作为蓝本去生产内容的时候,只简单描述热点新闻因果关系,虽然在流量方面可以达到一定满意度,但是对我们的业务毫无帮助,而我们从这个事件引发对心理的思考、剖析,不仅流量好,还能对我们的业务有所帮助。这篇文章才算写的有深度。
还有一个方法可以知道,你的受众人群到底关心什么?我们可以通过同类型内容去检索筛选评论,看看用户评论最多的是什么,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筛选用户的行为、关心的话题。
比如最近比较火的河南南阳迷迪音乐节,大家讨论的一个点就是地域黑。
我们可以通过此事件,来还原事件发生起因、结果以及背后这些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?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思考?
我认为分析用户用户需求以及了解他们到底关心什么,才算是做好内容的基本要素,这也是以产品的思维去做内容的最基本的方法。
由于篇幅的原因,暂时就不一一展开了,具体写作内容的详细步骤,可以参考我们的其他篇幅,如果你对此篇内容有兴趣,欢迎留言评论。
暂无评论内容